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被引:56
作者
吴绍洪 [1 ]
黄季焜 [1 ]
刘燕华 [1 ,2 ]
高江波 [1 ]
杨军 [1 ]
王文涛 [1 ]
尹云鹤 [1 ]
栾浩 [1 ]
董婉璐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务院参事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利弊; 有序与定量适应; 主动应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许多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包括频次与强度)、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体健康、疾病传播、重大工程等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有助于延长农作物生育期,但极端事件增加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气候变化不仅可通过影响农业和自然资源而间接地对第二、三产业产生影响,而且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的采用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析可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且总体上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整体最优、长期受益"的有序适应目标;要强调定量适应,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可预期目标,并分析适应措施的不确定性;而且为提高我国未来综合竞争力,今后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应对碳税、碳关税和碳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1]   1977~2008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的时空变化 [J].
郭兆迪 ;
胡会峰 ;
李品 ;
李怒云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 43 (05) :421-431
[2]   近50年中国温带季风区植物花期春季霜冻风险变化 [J].
戴君虎 ;
王焕炯 ;
葛全胜 .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593-601
[3]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J].
刘燕华 ;
钱凤魁 ;
王文涛 ;
葛全胜 ;
马翠梅 ;
张九天 ;
何霄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1-6
[4]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评估的差异因素研究——基于Meta分析 [J].
栾昊 ;
杨军 ;
黄季焜 ;
姜晔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958-965
[5]   不同稻麦种植模式适应气候变化的效益比较分析 [J].
黄焕平 ;
马世铭 ;
林而达 ;
李迎春 ;
庄恒扬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02) :132-138
[6]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变化评估差异的影响因素 [J].
栾昊 ;
杨军 ;
黄季焜 ;
姜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3) :125-131
[7]   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 [J].
李虎 ;
邱建军 ;
王立刚 ;
高春雨 ;
高懋芳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6) :23-28
[8]   气候变化对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J].
李瑞 ;
张红 ;
张洋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7 (06) :70-73
[9]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J].
姚旻 ;
蔡绍洪 .
理论探讨 , 2012, (06) :94-97
[10]   都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与适应性建设——以上海为例 [J].
宋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1)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