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被引:56
作者
吴绍洪 [1 ]
黄季焜 [1 ]
刘燕华 [1 ,2 ]
高江波 [1 ]
杨军 [1 ]
王文涛 [1 ]
尹云鹤 [1 ]
栾浩 [1 ]
董婉璐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务院参事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利弊; 有序与定量适应; 主动应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许多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包括频次与强度)、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体健康、疾病传播、重大工程等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有助于延长农作物生育期,但极端事件增加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气候变化不仅可通过影响农业和自然资源而间接地对第二、三产业产生影响,而且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的采用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析可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且总体上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整体最优、长期受益"的有序适应目标;要强调定量适应,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可预期目标,并分析适应措施的不确定性;而且为提高我国未来综合竞争力,今后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应对碳税、碳关税和碳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71]   华南滨海湿地的退化趋势、原因及保护对策 [J].
韩秋影 ;
黄小平 ;
施平 ;
张乔民 .
科学通报, 2006, (S3) :102-107
[72]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J].
丁永建 ;
刘时银 ;
叶柏生 ;
赵林 .
冰川冻土, 2006, (05) :623-632
[73]   青海湖流域环境退化对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J].
马瑞俊 ;
蒋志刚 .
生态学报, 2006, (09) :3066-3073
[74]   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我国冬季采暖气候条件与能源需求的影响 [J].
陈莉 ;
方修睦 ;
方修琦 ;
李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590-597
[75]   温度变化对夏季降温耗能的影响 [J].
陈峪 ;
叶殿秀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S1) :97-104
[76]   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王灿 ;
陈吉宁 ;
邹骥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621-1624
[77]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Ⅱ):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对策 [J].
陈宜瑜 ;
丁永建 ;
佘之祥 ;
林而达 ;
潘家华 ;
周广胜 ;
王守荣 ;
周大地 ;
李从先 ;
张建云 ;
徐国弟 ;
刘春蓁 ;
吴宗鑫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2) :51-57
[78]   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青藏铁路设计的启示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602-607
[79]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J].
张永勤 ;
缪启龙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2)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