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中甸——剑川构造带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4
作者
彭一民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关键词
构造带; 地质构造; 中甸; 地震; 剑川; 地质特征; 滇西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应力场是一个随着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不断变化的动态场。地应力的积累受控于较大范围的动力源活动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地应力的释放则主要取决于现代地震活动。 金沙江断裂带南端的中甸——剑川构造带经历了褶曲、横弯挤压及纵弯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近东西向,本构造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它继承了构造带形成后期的构造应力状态。 本区地震活动与中甸——剑川构造带紧密相关,地震强度在6.5级以下,构造带的南北两端地震较大,且为主余震型;中部丽江一带地震较小,多为震群型。 1965年以来的近期地震活动其地震“密度曲线”表现为“驼峰状”,并有自北向南发展和活动间隔时间加长的特点,具有中短期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云南剑川断裂新活动的表现与特点 [J].
何科昭 ;
何浩生 ;
朱照宇 ;
张玉芬 .
地球科学, 1983, (04) :39-48
[2]   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构造格局初探 [J].
彭一民 .
地球科学, 1983, (02) :63-73
[3]   对新华夏系及其应力场的讨论 [J].
彭一民 .
地质论评, 1982, (04) :348-355
[4]   云南新构造运动的几个问题 [J].
王铠元 ;
孙克祥 ;
段彦学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2, (03) :25-27
[5]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J].
汪素云 ;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1) :35-45
[6]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形变特征 [J].
环文林 ;
时振梁 ;
鄢家全 ;
汪素云 .
地震学报, 1979, (02) :109-120+214
[7]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J].
邓起东 ;
张裕明 ;
许桂林 ;
范福田 .
地震地质, 1979, (01) :11-22
[8]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9]   滇西北第四纪地壳运动 [J].
许仲路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78, (01) :52-69
[10]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