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与南、北半球环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刘向文 [1 ,2 ]
孙照渤 [2 ]
倪东鸿 [2 ]
李维京 [1 ]
贾建颖 [2 ]
谭桂容 [2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增强过程; 澳洲冷空气活动; 北半球辐合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1980~2004年5~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将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增强过程按一定标准进行取样,并对增强过程中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应的南、北半球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增强往往对应着通道南侧或北侧从热带到副热带地区的环流调整,而这种环流调整在南半球主要指澳洲冷空气活动,在北半球主要为辐合带的变化,二者是影响越赤道气流的主要环流因子;北半球辐合带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东西振荡有密切关系,前者的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半球环流及越赤道气流变化对北半球热带外环流的影响情况;125°E越赤道气流比105°E越赤道气流的增强过程通常更为显著,这与它们对应的南、北半球环流调整的差异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5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澳大利亚东侧环流及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J].
刘舸 ;
张庆云 ;
孙淑清 .
大气科学, 2008, (02) :231-241
[2]   南半球环流异常对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J].
孙淑清 ;
刘舸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7, (06) :1189-1200
[3]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J].
范可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672-679
[4]   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J].
高辉 ;
薛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57-68
[5]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Ⅰ基本事实[J]. 南素兰,李建平.气象学报. 2005(06)
[6]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Ⅱ印度洋和南海海温的“海洋桥”作用[J]. 南素兰,李建平.气象学报. 2005(06)
[7]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东西振荡的影响 [J].
薛峰 ;
何卷雄 .
科学通报, 2005, (15) :1660-1662
[8]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J].
薛峰 ;
王会军 ;
何金海 .
科学通报, 2003, (03) :287-291
[9]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J].
王会军 ;
薛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1) :18-25
[10]   南北两半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季风的本质 [J].
曾庆存 ;
李建平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4) :43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