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英文)

被引:6
作者
王莉 [1 ,2 ]
贺秀斌 [1 ]
鲍玉海 [1 ]
南宏伟 [1 ,2 ]
刘艳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坡耕地; DEM分辨率; 土地利用; 水土流失;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0.01.010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忠县1∶50000地形图生成分辨率为25m的DEM,基于该分辨率DEM自动提取的坡耕地信息在评价其水土流失现状时与实地勘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为:①该地区地貌特殊,平行岭谷地貌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较为复杂,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多以小地块为主的镶嵌结构,而分辨率较低的DEM对地形起伏的描述误差较大;②人为修建的梯田(水田)、坎田以及垄沟整地措施对坡耕地微观地形改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评价中,单从中低分辨率DEM获取坡度信息来判断水土流失程度,将会产生较大误差。DEM分辨率越高,对与坡度有关的地貌和水文参数的描述越精确,提取的坡度信息越准确。中低分辨率坡度可以通过变换,使其接近较高分辨率坡度对地形起伏的反映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实地勘察力度,并与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评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共和县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建立及驱动因子分析 [J].
祁英香 ;
刘丹 ;
史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1) :15457-15459
[2]   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分析 [J].
段清伟 ;
张润清 ;
曹文文 .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09) :174-176
[3]   土地复垦的覆土厚度及覆土基质确定 [J].
冯全洲 ;
徐恒力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10 (04) :183-188
[4]   粮经果复合垄作改善紫色坡耕地土壤的研究 [J].
陈义相 ;
侯勇 ;
夏中梅 ;
王海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3) :11137-11138
[5]   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 [J].
田燕 ;
孙婷婷 ;
马军成 ;
沈蓉 .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06) :17-19
[6]   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研究 [J].
王佰梅 ;
吴钢 ;
王潜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6) :7645-7647
[7]   退耕还林(草)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J].
何毅峰 ;
谢永生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6) :7723-7725+7733
[8]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英文) [J].
邓祥征 ;
战金艳 ;
苏红波 ;
姜群鸥 ;
迟百余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Z1) :45-52
[9]   基于DEM的坡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杨勤科 ;
贾大韦 ;
李锐 ;
梁伟 ;
师维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1) :146-150
[10]   ANUDEM—专业化数字高程模型插值算法及其特点 [J].
杨勤科 ;
Tim RMcvicar ;
李领涛 ;
Tom GVan Niel ;
张彩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3)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