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
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
机构
:
[1]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来源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年
/ 01期
关键词
:
炒青绿茶,辉锅,温度,香气;
D O I
:
10.13300/j.cnki.hnlkxb.1996.01.021
中图分类号
:
TS272.5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炒青绿茶不同温度辉锅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能明显增加芳香醇和萜烯醇类含量,而具青气的脂肪醇、醛保留较少,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辉锅过程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有利于2类物质向香气成分转化。根据茶叶外形和香气品质要求,提出了辉锅前期低温长炒,后期逐渐升温干燥的分段干燥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
倪德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倪德江
胡建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胡建程
方辉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方辉遂
[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S1)
: 31
-
34
[2]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份变化的研究
杨贤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杨贤强
沈生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沈生荣
陈席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陈席卿
[J].
食品科学,
1989,
(08)
: 1
-
7
[3]
炒青绿茶烟焦劣变因子及其检测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华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名君
[J].
茶叶科学,
1989,
(01)
: 49
-
63
[4]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技术的研究
施兆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施兆鹏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7,
(04)
: 43
-
53
[5]
茶叶生物化学[M]. 农业出版社 , 安徽农学院主编, 1988
←
1
→
共 5 条
[1]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
倪德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倪德江
胡建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胡建程
方辉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方辉遂
[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S1)
: 31
-
34
[2]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份变化的研究
杨贤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杨贤强
沈生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沈生荣
陈席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
陈席卿
[J].
食品科学,
1989,
(08)
: 1
-
7
[3]
炒青绿茶烟焦劣变因子及其检测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华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名君
[J].
茶叶科学,
1989,
(01)
: 49
-
63
[4]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技术的研究
施兆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施兆鹏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7,
(04)
: 43
-
53
[5]
茶叶生物化学[M]. 农业出版社 , 安徽农学院主编, 198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