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10
作者
张玺华 [1 ,2 ]
陈洪德 [1 ,2 ]
侯明才 [1 ,2 ]
杨经栋 [3 ]
林良彪 [1 ,2 ]
陈安清 [1 ]
钱利军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技术; 分频解释; 地震等时界面,地震沉积学;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震沉积学在塔巴庙D气田的应用研究.[D].应明雄.成都理工大学.2009, 02
[2]   陆架边缘三角洲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识别及其意义——以南海白云凹陷为例 [J].
徐强 ;
王英民 ;
吕明 ;
王丹 ;
李冬 ;
王永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5) :733-742
[3]   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 [J].
朱筱敏 ;
董艳蕾 ;
胡廷惠 ;
罗琪 ;
王敏 ;
杨道庆 ;
罗家群 ;
刘桂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4) :615-624
[4]   云南曲靖盆地浅层气藏地震储层预测及勘探前景分析 [J].
陈汉军 ;
叶泰然 ;
郭伟 ;
董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2) :207-213
[5]   地震时频分析与分频解释及频谱分解技术在地震沉积学与储层成像中的应用 [J].
刘喜武 ;
宁俊瑞 ;
刘培体 ;
詹威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 (05) :1679-1688
[6]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中亚南部地区的应用 [J].
张义娜 ;
朱筱敏 ;
刘长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74-79
[7]   地震资料解释新技术在柴达木岩性勘探中的应用 [J].
陈海清 ;
范金源 ;
贺保卫 ;
陈元忠 ;
阎小莉 ;
方凯 ;
宋德才 ;
何丽红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S1) :78-85+195+9
[8]   对地震切片解释中一些问题的分析 [J].
钱荣钧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4) :482-488+362
[9]   地震切片解释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张军华 ;
周振晓 ;
谭明友 ;
冯德友 ;
高荣涛 ;
钟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3) :348-352+361+244+362
[10]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J].
林承焰 ;
张宪国 ;
董春梅 .
石油学报, 2007, (02)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