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Lg波Q值层析成像

被引:28
作者
周连庆 [1 ]
赵翠萍 [1 ]
修济刚 [2 ]
陈章立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
关键词
川滇地区; Lg波Q值(QLg); 棋盘测试; 横向不均匀性; QLg层析成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云南和四川数字地震观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化地震资料,开展了川滇地区不同频率的QLg层析成像研究,反演结果的空间分辨率小于100 km.反演结果表明,川滇地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强烈,QLg高低值差异显著.川滇地区显著的高衰减区有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南边界(即沿鲜水河至安宁河以及思茅—澜沧—普洱区),滇西北地区、龙门山断裂以西松潘—茂文地区、巴塘及理塘强震区等,Lg波高衰减区的分布与构造活动强烈、强震活动或大震破裂造成介质破碎区、低速区等相关,表明构造活动强烈或大震破裂造成的介质破碎、热物质沿活动断裂上涌等可能是川滇地区低QLg的主要成因.显著的低衰减区有川东盆地、滇东南地区以及金沙江、怒江断裂的中段区域,滇中块体内部也呈现出相对的低衰减特征.Lg波低衰减区与地震活动性弱、速度正异常等相关,表明川滇地区Lg波的低衰减区与地壳变形、地震活动性及水热活动弱、块体稳定等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45 / 17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 [J].
马宏生 ;
汪素云 ;
裴顺平 ;
刘杰 ;
华卫 ;
周龙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465-471
[2]   Lg尾波Q0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 [J].
苏伟 ;
吴建平 ;
明跃红 ;
王椿镛 .
地震学报, 2006, (02) :132-140+221
[3]   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 [J].
苏有锦 ;
刘杰 ;
郑斯华 ;
刘丽芳 ;
付虹 ;
徐彦 .
地震学报, 2006, (02) :206-212
[4]   川滇地区强震活动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壳块体构造背景关系的研究 [J].
韩渭宾 ;
蒋国芳 .
地震学报, 2004, (02) :211-222
[5]   云南及周边地区Lg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 [J].
胡家富 ;
丛连理 ;
苏有锦 ;
康国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6) :809-813+888
[6]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J].
丛连理 ;
胡家富 ;
傅竹武 ;
温一波 ;
康国发 ;
吴小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17-624+705
[7]   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J].
王椿镛 ;
W.D.Mooney ;
王溪莉 ;
吴建平 ;
楼海 ;
王飞 .
地震学报, 2002, (01) :1-16
[8]   川滇地区强地震活动与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J].
苏有锦 ;
秦嘉政 .
中国地震, 2001, (01) :24-34
[9]   云南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地球介质背景 [J].
苏有锦 ;
刘祖荫 ;
蔡民军 ;
张俊伟 ;
李忠华 .
地震学报, 1999, (03) :90-99
[10]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