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携权的法律构造与本土构建

被引:50
作者
金耀
机构
[1] 宁波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经济; 数据可携权; 个人数据; 数据竞争; 数据流通;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1.04.013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数据经济离不开数据的有序流通与利用,数据可携权作为数据主体参与数据红利分享的重要机制已逐步为国外立法所认可。国内学界基于该权利构造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一般认为不宜引入数据可携权。但通过回溯数据可携权的历史源流,可以发现数据可移转的理念具有长期的产业实践基础,其权利的法律构造也呈现逐步完善的趋势。数据主体权利维度下,数据可携权旨在增强主体对于数据移转的控制;竞争法维度下,数据可携权是促进数据产业竞争与创新的重要机制;消费者利益维度下,数据可携权是消费者参与数据红利分享的机制,数据合同是数据可携权的重要补充。我国数据可携权的本土化构建应基于上述价值维度展开,在专门立法中明晰该权利的法律构造,配置权利限制条款,并创新权利实现的外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个人信息私法规制路径的反思与转进 [J].
金耀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0, 23 (05) :75-89
[2]   数据流通理论 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 [J].
高富平 .
中外法学, 2019, 31 (06) :1405-1424
[3]   企业数据获取“三重授权原则”反思及类型化构建 [J].
徐伟 .
交大法学, 2019, (04) :20-39
[4]   论隐私自治:数据迁移权的起源、挑战与利益平衡 [J].
卢家银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 26 (08) :71-88+127
[5]   在分享和控制之间 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和公共秩序构建 [J].
梅夏英 .
中外法学, 2019, 31 (04) :845-870
[6]   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J].
吕炳斌 .
中国法学, 2019, (04) :44-65
[7]   数据携带权:基本概念,问题与中国应对 [J].
卓力雄 .
行政法学研究, 2019, (06) :129-144
[8]   数据可携权的欧美法律实践及本土化制度设计 [J].
付新华 .
河北法学, 2019, 37 (08) :157-168
[9]   欧盟GDPR中数据可携权对中国的借鉴研究 [J].
冉从敬 ;
张沫 .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9, 9 (02) :25-33+45
[10]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