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80
作者
杨依天 [1 ,2 ,3 ]
郑度 [1 ]
张雪芹 [1 ]
刘羽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耦合; 环境效应; 和田绿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气候变暖、西部大开发及2009年以来实施的19省市对口援疆建设背景下,和田绿洲面临着全方位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水土资源需求的巨大挑战。为此,基于研究区3期18景TM/ETM+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了和田绿洲198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2.32%、142.23%,灌丛与荒漠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12%、18.82%。新增耕地主要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开垦及毁林开荒。绿洲耕地向西北方向逆盛行风向扩张,其质心年平均偏移16.5m。②中游绿洲区与下游荒漠区的绿洲面积、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等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相反趋势。这种以耗水量为纽带的空间耦合源于中游耕地扩张导致的下游径流量逐年减少而造成的下游土地退化。③耕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的同时,林地与草地遭受破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过渡带植被受损严重,系统不稳定性增强,威胁到和田绿洲稳定,进而危及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故建议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缩减高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严禁以各种名义的开荒;制定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分配法案,立法保障关于地表水分配、增加生态用水等规定严格实施,同时严禁地下水过量开采。
引用
收藏
页码:813 / 8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关于严格限制西北干旱区荒地开垦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J].
张百平 ;
张雪芹 ;
郑度 .
干旱区研究 , 2013, (01) :1-4
[2]   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J].
张雪芹 ;
孙杨 ;
郑度 ;
毛炜峄 .
地理学报, 2011, 66 (09) :1166-1178
[3]   近5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水质及耗水分析 [J].
苟树生 ;
张雄文 ;
王彦国 ;
龚伟华 ;
王亚俊 ;
邓茂芝 ;
毛炜峄 ;
王顺德 .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6) :861-870
[4]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J].
陈忠升 ;
陈亚宁 ;
李卫红 ;
黄湘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6) :832-839
[5]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J].
谢高地 ;
甄霖 ;
鲁春霞 ;
肖玉 ;
陈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11-919
[6]   基于信息熵的兰州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 [J].
杨晓娟 ;
杨永春 ;
张理茜 ;
乔林凰 ;
徐晓桃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291-297
[7]   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 [J].
何书金 ;
王秀红 ;
邓祥征 ;
罗明 ;
王军 .
地理研究, 2006, (01) :79-86+185
[8]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石广玉 ;
宫鹏 ;
郑循华 ;
翟盘茂 ;
张德二 ;
赵宗慈 ;
王绍武 ;
王会军 ;
罗勇 ;
陈德亮 ;
高学杰 ;
戴晓苏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3-8+50
[9]   和田地区近五十年耕地变化分析 [J].
贺凌云 ;
海米提·依米提 ;
李谢辉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83-86
[10]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J].
李秋艳 ;
赵文智1 ;
李启森 ;
常学礼 .
生态学报, 2004, (11) :2484-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