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

被引:7
作者
徐学俊
吕莉
机构
[1]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大学; 优秀教师; 心理素质; 内隐观;
D O I
10.13793/j.cnki.42-1020/c.2011.06.024
中图分类号
G443 [教师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研究优秀大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对于开展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以及提高教师的心理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利用内隐理论探讨大学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发现:优秀教师心理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科研精神、处事原则、聪慧品质、诚信态度、求实作风、个人魅力等七个因子,除年龄和职称两个因子外,不同学科大学教师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内隐观也存在差异。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和健康高尚的人格。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优秀教师心理素质认知的比较研究 [J].
史克学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5) :55-59
[2]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述评 [J].
史克学 .
教学与管理, 2004, (24) :14-15
[3]   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J].
张承芬 ;
张景焕 .
心理科学, 2001, (05) :528-532+636
[4]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J].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 .
中国教育学刊, 1996, (06) :16-22
[5]   论教师素质的构成 [J].
申继亮,辛涛 .
中小学管理, 1996, (11) :4-7
[6]  
Lay dispositionism and implicit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2 Chiu C Y,Hong Y Y,Dweck C 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