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被引:78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子女; 心理健康; 机制; 教育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一般为6~18周岁的适龄上学儿童少年。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当地儿童,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知觉、相对剥夺感和身份认同危机,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不平衡、孤独(抑郁)倾向较强和自卑(自责)心理严重,社会适应方面显示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学习适应性较差和问题行为较多。性别、年龄、人格、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干预还没有形成系统,主要是一些质性的研究。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及系统研究和理论建构的加强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798 / 181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1]   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J].
刘磊 ;
符明弘 ;
范志英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6 (05) :144-147
[2]   我国流动儿童心理研究现状述评 [J].
辜美惜 ;
郑雪 ;
邱龙虎 .
心理科学, 2010, 33 (04) :910-912
[3]   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J].
金灿灿 ;
屈智勇 ;
王晓华 .
中国特殊教育, 2010, (07) :59-64
[4]   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 [J].
刘菂斐 ;
王兆良 ;
李文兵 ;
周超 ;
齐海静 ;
胡典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2) :180-181+183
[5]   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J].
王瑞敏 ;
邹泓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02) :131-134+148
[6]   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J].
韩煊 ;
吴汉荣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1) :64-65
[7]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J].
谭千保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1) :68-70
[8]   城市“流动学生”行为失范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安徽省阜阳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
殷世东 ;
王守恒 .
学术交流, 2009, (12) :238-241
[9]   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J].
金灿灿 ;
屈智勇 ;
王晓华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11) :70-74
[10]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