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伽师强震群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4
作者
周仕勇
许忠淮
陈晓非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地震精定位; 发震构造; 震群生成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应用改进了的主地震定位法对1997年伽师强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发现伽师强震群5级以上中强地震成明显的北北西右阶雁形分布,由此推断在伽师震源区可能存在一北北西向的发震构造,研究震群的平均震源机制解表明:伽师震源区平均P轴方向为北北东向,平均T轴方向为近东西向,平均B轴方向是近直立的,由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近南北向发生压缩、近东西向发生相对扩张,分析伽师震群主要地震的震源谱发现,伽师震群地震的应力降显著偏低,这可能是伽师震群长时间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对发生在一组右阶雁形构造上的震群各事件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指出发生右阶雁形构造中的地震的应力降偏低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The fin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Jiashi-Artushi region from teleseismic P-waveforms recorded by broadband seismic array. Liu Qiyuanet al. 14th Himalaya-Karakoram-Tibert Workshop . 1999
[2]  
地球物理学基础[M]. 科学出版社 , 傅承义, 1985
[3]   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附视频 [J].
许忠淮 ;
阎明 ;
赵仲和 .
地震学报, 1983, (03) :268-279
[4]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6) :636-647
[5]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其有限元模拟 [J].
林邦慧,李大鹏,白武明,滕春凯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5) :621-632
[6]   由震源谱推断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破裂特性 [J].
周仕勇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2000, (02) :113-124
[7]  
Retrieval of soure-extent parameter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rner frequency. Silver Paul.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983
[8]  
On estim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in an earthquake source and of source dimension. Keilis Borok. Annales de Geophysique . 1959
[9]  
The 1986 Crested Butte earthquake swar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eismogensis in Colorade. Bott,et al. Bull Seismo Soc Amer . 1995
[10]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2) :18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