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8
作者
高渐珍 [1 ]
徐田武 [1 ]
薛国刚 [2 ]
韩燕君 [1 ]
虎新军 [1 ]
倪军锋 [1 ]
何锋 [1 ]
张梦瑜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烃源岩; 生烃门限; 自生油气藏; 成藏模式; 沙一段; 东濮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构造演化及烃源岩研究发现,沙一段暗色泥岩在区内分布稳定,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晚期深埋使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洼陷中心附近烃源岩成熟,具备较好的生烃条件,埋藏史研究显示沙一段成藏期为明化镇沉积期—现今。通过对刘庄自生自储型油藏的油源特征、储盖特征、油气运聚及油藏类型解剖,明确了刘庄沙一段油气藏成藏过程。建立了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断砂双控,高点富集,油藏规模小、数量多。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地区沙一段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Late-sta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pattern in Liaozhong Sag, northern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J] . Kunsheng Qiang,Xiuxiang Lü,Xinhuai Zhou,Changgui Xu,Litao Ma,Xuya Zhao.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 2013 (1)
[12]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J].
徐春强 ;
蒋有录 ;
程奇 ;
刘景东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3) :257-262
[13]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近源晚期优势成藏模式 [J].
彭文绪 ;
孙和风 ;
张如才 ;
余宏忠 ;
张新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4) :510-518
[14]   关于东濮凹陷构造单位的探讨 [J].
程秀申 ;
漆家福 ;
陈书平 ;
王风英 ;
顾勤 ;
刘丽莉 .
断块油气田, 2009, 16 (04) :15-18
[15]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J].
任战利 ;
刘丽 ;
崔军平 ;
肖晖 ;
高胜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4) :502-506
[16]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盐岩成因探讨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J].
杜海峰 ;
于兴河 ;
陈发亮 .
西北地质, 2007, (04) :67-74
[17]   新生代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张克鑫 ;
漆家福 ;
赵衍彬 ;
陈书平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6) :714-717
[18]   陆相断陷湖盆可容空间控制因素探讨 [J].
赵伟 ;
邱隆伟 ;
陈妍 .
断块油气田, 2007, (05) :5-8+93
[19]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盐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J].
常振恒 ;
陈中红 ;
王兴武 ;
赵广珍 ;
王志萍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2-27
[20]   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 [J].
张庆峰 ;
沈忠民 ;
陈义才 ;
汪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