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一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与初步进展

被引:54
作者
王成善 [1 ]
冯志强 [2 ]
吴河勇 [2 ]
王璞珺 [3 ]
孔凡军 [4 ]
冯子辉 [2 ]
任延广 [2 ]
杨甘生 [5 ]
万晓瞧 [1 ]
黄永建 [1 ]
张世红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
[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 白垩纪;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4 [钻探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摘要
获取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是世界科学钻探发展的必然趋势。白垩纪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典型范例时期,提供了温室气候条件下地球气候系统运作和变化的良好档案。但是目前国际上针对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探主要限于海相地层,对陆相白垩系的科学钻探尚属空白。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新近完成的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1井项目有望在此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该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钻探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总计获取岩心长2485.89m,收获率达96.46%,是目前为止所获取的国际上第一条最长而且连续的白垩系陆相沉积记录。针对岩心的全面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突出表现在通过厘米级样品的取样与分析,将传统地质学百万年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万年尺度,预计其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今的全球变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利用松科1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原始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岩心已经和在建的包括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相、古地磁、有机地化、旋回地层、地微生物等十大剖面系列,进行科学钻探成果的集成。初步研究在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松辽古湖泊温度变化、地微生物和古大气中CO2浓度定量重建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松科1井"全部岩心剖切后,38%将馆藏保存,其余将用于现阶段研究,并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后续工程"松科2井"也已经被列入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候选项目。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从浙江天台白垩纪蛋化石复原恐龙类群 [J].
钱迈平 ;
邢光福 ;
陈荣 ;
蒋严根 ;
丁保良 ;
阎永奎 ;
章其华 .
江苏地质, 2007, (02) :81-89
[2]   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研究——从重大地质事件探寻地球表层系统耦合 [J].
王成善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8) :838-842
[3]   青海湖湖底构造及沉积物分布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J].
安芷生 ;
王平 ;
沈吉 ;
张毅祥 ;
张培震 ;
王苏民 ;
李小强 ;
孙千里 ;
宋友桂 ;
艾莉 ;
张叶春 ;
姜绍仁 ;
刘兴起 ;
汪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4) :332-341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泽明 ;
刘福来 ;
杨文采 ;
金振民 ;
王汝成 ;
罗立强 ;
黄力 ;
董海良 .
中国地质, 2005, (02) :177-183
[5]   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 [J].
王成善 ;
胡修棉 .
地学前缘, 2005, (02) :11-21
[6]   地质微生物学及其发展方向 [J].
陈骏 ;
姚素平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2) :154-166
[7]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界线初步观察 [J].
孙革 ;
孙春林 ;
董枝明 ;
孙跃武 ;
吕建生 ;
熊宪政 ;
周忠立 ;
余福林 ;
邢玉玲 ;
全成 ;
M.A.Akhmetiev ;
A.R.Ashraf ;
E.Bugdaeva ;
D.L.Dilcher ;
L.Golovneva ;
K.Johnson ;
T.Kezina ;
T.Kodrul ;
H.Okada .
世界地质, 2003, (01) :8-14
[8]   20世纪古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及21世纪战略重点 [J].
张弥曼 ;
陈旭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5) :624-628
[9]   大洋缺氧事件的碳稳定同位素响应 [J].
胡修棉 ;
王成善 ;
李祥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1) :1-6
[10]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Cenomanian Tutonian缺氧事件研究 [J].
王成善 ;
胡修棉 ;
万晓樵 ;
陶然 .
自然杂志, 1999, (04) :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