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2 条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被引:2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宗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秋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闫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德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宏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地质历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85 / 12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 [1]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J]. 岩石学报, 2006, (02) : 343 - 35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宗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德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2] 西南三江特提斯洋扩张与晚古生代东冈瓦纳裂解:来自甘孜蛇绿岩辉长岩的SHRIMP年代学证据[J]. 科学通报, 2005, (02) : 158 - 16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宗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树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秋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宏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德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3]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晚新生代剪切变形40Ar/39Ar测年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 613 - 621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4] 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27 - 432张振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田立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范永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李广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魏文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郭金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孙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刘洪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
- [5] 定结县幅、陈塘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38 - 44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雄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廖群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曹树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谢德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德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6] 江孜县幅、亚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44 - 450刘文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万晓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梁定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李国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周志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高德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张祥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7]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58 - 462郑来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廖光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耿全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董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孙志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楼雄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李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8]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33 - 437朱同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周铭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邹光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李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冯心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庄忠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贾保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9] 当雄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84 - 491吴珍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孟宪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胡道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江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叶培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朱大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琦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欣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邵兆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中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10] 拉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71 - 4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早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田望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李金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昌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