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被引:33
作者
石元值
马立峰
韩文炎
阮建云
不详
机构
[1]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茶树; 土壤铅; 吸收累积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引用
收藏
页码:1272 / 12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Pb对农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J].
刘秀梅 ;
聂俊华 ;
王庆仁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3) :201-203
[2]   药用植物中铅的形态和分布研究 [J].
刘军 ;
李先恩 ;
王涛 ;
沈忠耀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2) :143-145
[3]   重金属在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分布与积累 [J].
阳承胜 ;
蓝崇钰 ;
束文圣 .
水处理技术, 2002, (02) :101-104
[4]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J].
莫争 ;
王春霞 ;
陈琴 ;
王海 ;
薛传金 ;
王子健 .
环境化学, 2002, (02) :110-116
[5]   水稻对土壤中环境重金属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 [J].
匡少平 ;
徐仲 ;
张书圣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2, (02) :32-34+49
[6]   唐菖蒲对铅、镉的吸收和利用 [J].
王元秀 ;
王志国 ;
赵凤云 .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2001, (02) :189-190
[7]   铜尾矿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J].
刘登义 ;
谢建春 ;
杨世勇 ;
沈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26-128
[8]   茶叶中铅污染现象的调查与预防 [J].
宋文东 ;
王冰 ;
辛宏伟 ;
张晓光 .
职业与健康, 2000, (08) :32-33
[9]   我国食品中铅含量的监测 [J].
杨惠芬,邹宗富,金传玉,顾伟勤,梁春德,于峰,谢斌,黄流生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5, (02) :96-98
[10]   土壤-植物体系中的铅 [J].
杨卓亚 ;
张福锁 .
土壤学进展, 1993, (05)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