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52
作者
韩力慧
张鹏
张海亮
程水源
王海燕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PM2.5;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来源解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北京市2014年冬、春、夏、秋4个季节代表月1、4、7、10月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研究了PM2.5质量浓度、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成因.同时,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2014年PM2.5年均浓度为87.74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浓度限值的2.5倍.轻、重污染期间,PM2.5浓度较常日分别增加了1.5和3.9倍,其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地壳元素Mg、Al、Fe、Ca、Ti在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较常日略有升高,分别是常日浓度的1.1~1.2倍和1.2~1.5倍.污染元素S、Pb、Zn、Cu浓度变化显著,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分别是常日浓度的1.3~2.7倍和1.9~5.9倍.S元素是PM2.5中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为严重的组分,其相应的SO42-年均浓度为13.43μg/m3,在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分别是常日浓度的2.7和5.9倍.硫酸盐的形成主要受O3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协同影响,较高的O3浓度、较高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利于硫酸盐的生成.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燃煤、地面扬尘和工业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37.6%、30.7%、16.6%和15.1%.
引用
收藏
页码:3203 / 32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2012
[12]  
高等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 1998
[13]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主编, 1990
[14]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heterogeneous oxidation of sulfur dioxide by ozone on surface of calcium carbonate[J] . Li L.,Chen Z. M.,Zhang Y. H.,Zhu T.,Li J. L.,Ding 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06 (66)
[15]   Land use-relate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reet sediments in Beijing [J].
Kuang, C ;
Neumann, T ;
Norra, S ;
Stüben, D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04, 11 (02) :73-83
[16]  
Characterization of PM 10 and PM 2.5 source profiles for fugitive dust in Hong Kong[J] . K.F. Ho,S.C. Lee,Judith C. Chow,John G. Wats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3 (8)
[17]   沈阳冬季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及其来源的分析 [J].
洪也 ;
马雁军 ;
刘宁微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S1) (S1) :292-296
[18]   SO2在Fe2O3颗粒表面不同温度下非均相反应的实验模拟 [J].
崔虎雄 ;
成天涛 ;
陈建民 ;
徐永福 ;
房文 .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12) :2331-2336
[19]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中金属元素的排放特征 [J].
王伯光 ;
杨嘉慧 ;
周炎 ;
冯志诚 ;
刘慧璇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5) :389-394
[20]   天津市PM10中元素的浓度特征和富集特征研究 [J].
姬亚芹 ;
朱坦 ;
冯银厂 ;
白志鹏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7) :49-51+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