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现代表土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33
作者
夏敦胜 [1 ]
魏海涛 [2 ]
马剑英 [1 ]
王训明 [1 ]
张家武 [2 ]
赵晖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磁学; 表土; 黄土; 沙漠; 戈壁; 中亚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8 [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绿洲和戈壁及蒙古国南部戈壁等亚洲中部粉尘源区采集了表土(包括沙漠和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样品的磁学性质(包括磁化率、无磁滞磁化率、等温剩磁、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表土样品中主要磁性矿物是铁磁矿,含有赤铁矿和磁赤铁矿,并伴有少量顺磁性矿物;磁性矿物粒度主要是准单畴(PSD)和多畴(MD),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接近于中国西部黄土地层含量。中亚地区表土磁性矿物含量总体都较低,磁性矿物含量在空间上与降雨量成正比。研究结果指示西部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南部塔里木盆地)表土样品较北部地区(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以及蒙古高原)表土样品,其粗颗粒磁性矿物含量高,而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低。本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层古土壤磁性增强源自成土过程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37 / 9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J].
安芷生 ;
张培震 ;
王二七 ;
王苏民 ;
强小科 ;
李力 ;
宋友桂 ;
常宏 ;
刘晓东 ;
周卫健 ;
刘卫国 ;
曹军骥 ;
李小强 ;
沈吉 ;
刘禹 ;
艾莉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78-693
[2]   川西甘孜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J].
乔彦松 ;
赵志中 ;
王燕 ;
王书兵 ;
傅建利 ;
李朝柱 ;
蒋复初 .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250-256
[3]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靳立亚 ;
符娇兰 ;
陈发虎 .
地理科学, 2005, (05) :57-62
[4]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指示的古风向 [J].
黄孝刚 ;
孙继敏 .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516-522
[5]   甘肃秦安糜子湾剖面中新世风尘堆积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J].
刘进峰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彭淑贞 ;
乔彦松 ;
孙斌 ;
葛俊逸 .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503-509
[6]   阿拉善高原干涸湖床沉积物与华北地区沙尘暴 [J].
岳乐平 ;
杨利荣 ;
李智佩 ;
王珉 ;
张维吉 ;
聂浩刚 ;
张睿 ;
武力超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11-317
[7]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
[8]   泾川晚第三纪红粘土的磁性地层及其与灵台剖面的对比 [J].
杨石岭 ;
侯圣山 ;
王旭 ;
陈卓 ;
熊尚发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23-434
[9]   陇西第三纪红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 [J].
郝青振 ;
郭正堂 ;
彭淑贞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47-456
[10]   土壤磁化率——作为一种气候指标的局限性 [J].
胡雪峰 ;
龚子同 .
土壤, 1999, (01)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