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

被引:73
作者
肖庆辉 [1 ]
邱瑞照 [1 ]
邢作云 [2 ]
张昱 [2 ]
伍光英 [1 ]
童劲松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花岗岩; 大陆地壳生长; 深溶作用; 构造环境;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s1.013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十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大多数花岗岩浆的发育和演化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的制约,开创了把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与花岗岩形成演化紧密结合的新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主要是花岗岩形成与大陆生长和深部过程的关系;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和热源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这些研究试图从大陆生长及大陆动力学的层次去认识花岗岩成因,以期建立起一个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并进一步通过这一框架追索它们形成时热能传递的机理及其体制。因此,研究花岗岩不仅可以获得花岗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导致的壳幔物质运动的状态、过程、动力学等问题的本质、深部能量(热能)的传导、转化的重要信息。探索和解译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大陆生长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解决当今大陆地质演化,建立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之一,是继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环境研究的花岗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传统花岗岩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J].
王涛 .
地学前缘, 2000, (S2) :137-146
[2]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J].
洪大卫 ;
王式 ;
谢锡林 ;
张季生 .
地学前缘, 2000, (02) :441-456
[3]   辽西中生代粗面玄武岩中地幔和下地壳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许文良 ;
郑常青 ;
王冬艳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444-449
[4]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王德滋 ;
周金城 .
岩石学报, 1999, (02) :2-10
[5]   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底垫作用及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性质 [J].
韩宝福 ;
何国琦 ;
王式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1) :16-21
[6]   中国北方造山带造山后花岗岩的同位素特点与地壳生长意义 [J].
吴福元 ;
林强 ;
江博明(Bor-ming Jahn) .
科学通报, 1997, (20) :2188-2192
[7]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J].
赵振华,王中刚,邹天人,增田彰正 .
地球化学, 1996, (03) :205-220
[8]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高εNd值的成因探讨 [J].
周泰禧,陈江峰,李学明 .
地质科学, 1996, (01)
[9]   近代花岗岩研究的回顾附视频 [J].
董申保 .
高校地质学报, 1995, (02) :1-12
[10]   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J].
洪大卫 .
地学前缘, 1994, (Z1)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