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AR模型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动态冲击效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10
作者
李新刚 [1 ]
王双进 [2 ]
孙钰
机构
[1]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土地综合承载力; 动态冲击效应; P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采用三维面板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PVAR模型,运用面板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内生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效应,从而探寻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文化承载力变动冲击能推动土地人口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水平的发展,但土地人口承载力标准差新息冲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2)内生变量波动都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度分别保持在95.54%、87.70%、86.50%、82.10%;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文化承载力波动受经济社会承载力变动冲击的影响次之。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的动态影响效应分析 [J].
李新刚 ;
王双进 ;
孙钰 .
统计与决策, 2018, 34 (07) :114-118
[2]   基于修正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趋势评价——以舟山市为例 [J].
张红 ;
李林峻 ;
张洋 ;
周鹏 .
生态经济, 2016, 32 (07) :178-182
[3]   不同城市的房价是否具有相同的人口集聚效应——基于35个大中城市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楚尔鸣 ;
何鑫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 (03) :81-89
[4]   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预警与短板要素识别 [J].
朱凤武 ;
高永年 ;
鲍桂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S1) (S1) :15-22
[5]   基于生物免疫学原理的海西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J].
魏玮 ;
伍博炜 ;
王强 ;
曾月娥 ;
伍世代 .
资源科学, 2015, 37 (10) :2018-2029
[6]   流转税改革是否优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于“营改增”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 [J].
孙正 ;
张志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7) :74-89
[7]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J].
黄宁 ;
郭平 .
财经科学, 2015, (06) :61-70
[8]   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J].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30-1144
[9]   中国高校R&D投入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研究 [J].
张海英 ;
周志刚 ;
朱迎春 .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04) :118-122
[10]   上海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J].
祝秀芝 ;
李宪文 ;
贾克敬 ;
祁帆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2)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