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AR模型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动态冲击效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10
作者
李新刚 [1 ]
王双进 [2 ]
孙钰
机构
[1]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土地综合承载力; 动态冲击效应; P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采用三维面板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PVAR模型,运用面板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内生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效应,从而探寻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文化承载力变动冲击能推动土地人口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水平的发展,但土地人口承载力标准差新息冲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2)内生变量波动都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度分别保持在95.54%、87.70%、86.50%、82.10%;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文化承载力波动受经济社会承载力变动冲击的影响次之。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中国城市群可发展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方创琳, 2010
[12]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 2002
[13]  
The essential parameters of a resource-based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model: An Australian case study[J] . Murray Lane,Les Dawes,Peter Grace.Ecological Modelling . 2014
[14]  
The carrying capacity imperative: Assessing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methodologies for sustainable land-use planning[J] . Murray Lane.Land Use Policy . 2010 (4)
[15]  
Determining development density using th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System[J] . Kyushik Oh,Yeunwoo Jeong,Dongkun Lee,Wangkey Lee,Jaeyong Choi.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04 (1)
[16]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J].
孙钰 ;
李新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123-129
[17]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J].
孙钰 ;
李新刚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5) :128-132+137
[18]   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J].
孙钰 ;
李新刚 ;
姚晓东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2 (11) :71-80
[19]   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J].
孙钰 ;
李新刚 ;
姚晓东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9) :106-113
[20]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郭志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