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籽粒灌浆过程上讨论水稻粒间品质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

被引:19
作者
王丰
程方民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籽粒灌浆; 粒间品质差异; 生理机制;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4.01.04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粒间米质表现不整齐常常是许多水稻品种米质不佳的原因之一 ,但目前对于稻米品质粒间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水稻籽粒灌浆是与稻米品质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理过程 ,则引起水稻粒间灌浆差异的生理机制同时也应与粒间品质差异形成有关。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内粒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表现 ,围绕水稻灌浆生理 ,从相关酶活、激素含量、物理结构和能障水平等方面对稻米粒间品质差异作出可能的生理机制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两系稻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的研究 [J].
李木英 ;
石庆华 ;
潘晓华 ;
张荣珍 ;
谭雪明 .
作物学报, 2002, (06) :821-828
[2]   超级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生化基础 [J].
黄锦文 ;
梁义元 ;
林文雄 ;
梁康迳 .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3) :143-147
[3]   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J].
萧浪涛 ;
王若仲 ;
丁君辉 ;
严钦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269-273
[4]   粳稻品质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种子效应与母体效应估测 [J].
吕文彦 ;
张鉴 ;
曹萍 ;
裴忠友 ;
郭玉华 ;
侯秀英 ;
何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325-328
[5]   晚粳稻米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J].
杨泽敏 ;
胡孔峰 ;
雷振山 ;
林桂武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30-34+39
[6]   稻米垩白度影响因素分析 [J].
岑秀能 .
耕作与栽培, 2002, (03) :32-32
[7]   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关系的研究 [J].
马均 ;
周开达 ;
马文波 ;
汪旭东 ;
明东风 ;
严志彬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5) :576-579
[8]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玉华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03) :34-37
[9]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颈节间组织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周开达 ;
汪旭东 ;
田彦华 ;
明东风 ;
许凤英 .
作物学报, 2002, (02) :215-220
[10]   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 [J].
张小明 ;
石春海 ;
堀内久满 ;
富田桂 ;
鲍根良 ;
冯水英 ;
叶胜海 .
作物学报, 2002, (01)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