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五种荒漠植物幼苗出土及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
被引:42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来源:
关键词:
沙埋深度;
出苗;
高度生长率;
荒漠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红砂、泡泡刺、花棒、白刺和沙拐枣5种荒漠优势植物的幼苗出土和生长对沙埋的响应,判断了幼苗的生长特征能否预测植物的定植能力。进行了0、1、2、3、5cm和8cm等6个沙埋深度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的出苗率都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遵循着指数方程关系。红砂种子的最佳沙埋深度应为0~1cm,3cm已是出苗和存活的最大沙埋深度;泡泡刺、花棒和白刺种子的最佳深埋深度为0~3cm;沙拐枣在0~8cm各个深度都有出苗现象,且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但8cm深度的出苗率只有4%,最佳沙埋深度约为5cm。幼苗的生长高度受沙埋深度的影响显著,在同一时间,幼苗的最大生长高度并不在0cm表层,但红砂幼苗除外。泡泡刺、花棒和白刺在0~3cm的沙埋深度的幼苗生长高度大于5~8cm沙埋深度的生长高度,但沙拐枣幼苗在5cm深度的生长高度最大。5种荒漠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受沙埋深度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沙埋深度下,红砂的绝对高度生长率明显低于其余4种植物,沙拐枣的绝对高度生长率高于其余4种植物幼苗;5种植物的相对高度生长率对沙埋深度的响应并不敏感。绝对高度生长率与相对高度生长率并不能预示幼苗存活成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802 / 180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