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谢旺成 [1 ,2 ]
李天宏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域; 侵蚀量; 沉积量; 泥沙输移比;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2.089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对已有泥沙输移比相关研究的总结,探讨了泥沙输移比的定义和作用。根据泥沙输移比的内涵,结合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分析了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基于国内外泥沙输移比计算的实例,总结了主要流域泥沙输移比数值的变化范围。目前泥沙输移比计算仍以对流域侵蚀和输移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主,由于对泥沙输移比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研究获得的计算公式形式多样,且往往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适用性差。如何构建适用局部较大区域的泥沙输移比计算公式仍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76 / 6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21]   云贵高原区龙川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 [J].
文安邦 ;
张信宝 ;
王玉宽 ;
贺廷荣 ;
王建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139-141
[22]   红壤坡地侵蚀定位土芯Eu中子活化示踪研究 [J].
马琨 ;
王兆骞 ;
陈欣 ;
眭国平 ;
杨遂平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04) :9-15
[23]   洞庭湖的泥沙输移特性 [J].
黎昔春 ;
张水云 .
泥沙研究, 2003, (02) :73-76
[24]   黄土塬区坡面及小集水区泥沙输移比变化特征 [J].
赵晓光 ;
石辉 .
山地学报, 2002, (06) :718-722
[25]   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初探 [J].
景可 .
泥沙研究, 2002, (01) :53-59
[26]   基于地块间水沙运移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 [J].
唐政洪 ;
蔡强国 ;
张光远 ;
李忠武 ;
刘高焕 ;
冯九梁 .
泥沙研究, 2001, (05) :48-53
[27]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侵蚀、输移和沉积的影响 [J].
陈浩 ;
蔡强国 ;
陈金荣 ;
金德生 .
地理研究, 2001, (01) :68-75
[28]   降雨径流对大理河流域系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J].
陈浩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S1) :19-27
[29]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研究 [J].
陈治谏 ;
刘邵权 ;
杨定国 ;
陈国阶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4) :1-5+11
[30]   兰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J].
张如良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3)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