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三段物源分析

被引:14
作者
彭国亮 [1 ]
吴朝东 [1 ]
张顺 [2 ]
陈阳 [3 ]
机构
[1]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上白垩统; 嫩江组二; 三段; 物源分析;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0.08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指数)、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3个方向的物源: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影响范围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物源分析 [J].
旷红伟 ;
高振中 ;
穆朋飞 .
古地理学报, 2008, (04) :371-378
[2]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J].
申延平 ;
吴朝东 ;
岳来群 ;
谢小建 .
地球学报, 2005, (03) :235-240
[3]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 [J].
吴朝东 ;
林畅松 ;
申延平 ;
冯雪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3) :37-43
[4]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J].
赵红格 ;
刘池洋 .
沉积学报, 2003, (03) :409-415
[5]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和钟铧 ;
刘招君 ;
张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4) :29-32
[6]   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 [J].
李忠 ;
孙枢 ;
李任伟 ;
江茂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3) :256-263
[7]   松辽盆地中生代地质事件节律与油气 [J].
黄清华 ;
陈春瑞 ;
李星军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 (06) :3-5
[8]  
Quantitative provenance analysis of sediments: review and outlook[J] . Gert Jan Weltje,Hilmar von Eynatten.Sedimentary Geology . 2004 (1)
[9]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sandstones[J] . Andrew C Morton,Claire R Hallsworth.Sedimentary Geology . 1999 (1)
[10]  
Provenance of Cretaceous synorogenic sandstones inthe Eastern Alps:constrains from framework petrography,heavy mineral analysis and mineral chemistry. Von Eynatten H,Gaupp R. Sedimentary Geolog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