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13
作者
徐刚
叶冬青
王德斌
曹洪涛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4]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上海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卫生教育; 学生; 问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9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医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我国今后制定科学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医科大学整群选取223名大学生为干预组,259名学生为内对照组,将2002年3月对该校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前对照组,共1323人。通过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干预组学生实施同伴干预,于预结束后1个月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35.02±5.70)分,态度平均得分为(0.896±0.316)分,较前对照组和内对照组均有大幅度提高。干预组中有63.23%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更多的学生(73.09%)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持同情和帮助的态度。结论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于医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艾滋病与性病影响因素系统模型 [J].
王德斌 ;
张学军 ;
叶冬青 ;
胡志 ;
徐刚 ;
曹洪涛 .
疾病控制杂志, 2002, (01) :59-62
[2]   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评价 [J].
曾阳 ;
常春 ;
吕姿之 ;
高源 .
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1) :20-23
[3]   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 [J].
钮文异 ;
孙昕霙 ;
吕姿之 ;
R-V-Short ;
高源 .
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1)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