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被引:12
作者
刘玉娟 [1 ,2 ]
刘邵权 [1 ]
刘斌涛 [1 ]
刘淑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重灾区; 雅安市; 资源环境; 承载力; 耕地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木桶短板效应"原理,确定以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反映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从耕地粮食的人口承载力和耕地经济收入的人口承载力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综合确定人口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在2010年之前的恢复重建阶段,为153.5~159万人,恢复重建阶段基本上不用考虑大规模移民;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而言,为158.5~164万人,总体上雅安市的资源环境能够满足其震后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需求,但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向市域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大、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强的雨城区、名山县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西部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研究.[M].丁任重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
[2]  
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科学出版社.2000,
[3]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M].刘燕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4]  
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M].许新宜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5]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  
增长的极限.[M].[美]梅多斯(D·H·Meadows)等 著;于树生 译.商务印书馆.1984,
[7]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8]   长江上游山丘区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J].
漆良华 ;
周金星 ;
张旭东 ;
谭显春 ;
陈文晖 ;
黄玲玲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02) :169-174
[9]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 [J].
王书玉 ;
卞新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6) :751-756
[10]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毕东苏 ;
郑广宏 ;
顾国维 ;
郭小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