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扎错断裂构造特征探讨阿尔金断裂带西延问题

被引:14
作者
鲁如魁 [1 ]
张国伟 [1 ]
钟华明 [2 ]
童劲松 [3 ]
夏军 [2 ]
蔡小兵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3]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郭扎错断裂; 变形; 磁组构; 年代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阿尔金断裂带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西延过郭扎错后的走势存在争议。郭扎错断裂为北东东向的线性构造带,具多期活动性。笔者从宏观到微观详细论述了该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结合动力变质作用、沉积盆地、岩石地层分布及变形年代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韧性左行平移(J3-K1)、韧脆性正-平移(E1-N1)、韧脆性逆-平移(N2)和脆性左行滑落(Q)等4个阶段。综合分析地质调查资料、地球物理场资料及卫片影像特征,认为郭扎错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是在同一动力学系统中形成的具有相似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线性构造,应属同一断裂系统。因此,阿尔金断裂带并非西止于拉竹龙,亦非由郭扎错北侧转向北西,而是经郭扎错继续向南西延伸,过龙木错、羌臣摩河后,由空喀山口进入克什米尔。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J].
崔军文 ;
张晓卫 ;
唐哲民 .
中国地质, 2006, (02) :256-267
[2]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J].
任收麦 ;
葛肖虹 ;
刘永江 ;
常丽华 ;
吴光大 ;
袁四化 .
地质通报, 2004, (Z2) :926-932
[3]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车尔臣河以西晚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研究 [J].
王峰 ;
徐锡伟 ;
郑荣章 ;
陈文彬 .
地震地质, 2004, (02) :200-208
[4]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J].
任纪舜 ;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2004, (01) :1-11
[5]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距今20ka以来的滑动速率 [J].
王峰 ;
徐锡伟 ;
郑荣章 .
地震地质, 2003, (03) :349-358
[6]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中国地质, 2002, (04) :346-350
[7]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王小凤 ;
陈宣华 ;
潘锦华 .
地球学报, 2002, (04) :295-300
[8]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J].
王瑜 ;
万景林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地质学报, 2002, (02) :191-198
[9]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J].
刘俊来 ;
潘宏勋 ;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叶惠文 .
地质学报, 2001, (04) :477-483
[10]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张岳桥 ;
王小凤 ;
陈宣华 ;
Washburn Z. ;
Arrowsmith J. .
地球学报, 2001, (05) :41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