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壳副片麻岩的反射属性

被引:7
作者
杨文采
许志琴
于常青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反射地震法; 变质基底; 副片麻岩; 强反射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地质及地震反射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孔区正、副片麻岩的密度与纵波速度相差无几,但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地震强反射集与副片麻岩套的空间分布吻合,暗示变质岩地壳中副片麻岩也有可能引起骨片状强反射集.副片麻岩的纵波速度与正片麻岩无明显差别,但横波速度较低,速度比Vp/sVs高.它部分地继承了沉积岩源岩的分层结构和构造,因此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可能是引起地壳中强反射集的主要原因.副片麻岩低横波速度表明抗剪切强度弱,在构造运动中易形成裂缝而增加其孔隙度和渗透性,有可能成为低渗的地壳气体储层.由于地壳变质基底中的副片麻岩可产生地震反射集,在一定条件下可用反射地震法圈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425 / 14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记录
    许志琴
    刘福来
    戚学祥
    张泽明
    杨经绥
    曾令森
    梁凤华
    [J]. 岩石学报, 2006, (07) : 1745 - 1760
  •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全观式三维地震采集
    杨文采
    刘光林
    杨锴
    程振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 735 - 744
  •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地震波速模型
    杨文采
    杨午阳
    程振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 477 - 489
  • [4] 中国东部的多重拱弧地震构造
    杨文采
    陈志德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2) : 1120 - 1130
  • [5] 线形区域的主辅线反射地震调查方法
    杨文采
    张春贺
    黄秋平
    程振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 112 - 122
  • [6]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圈的地震组构
    杨文采
    杨午阳
    金振民
    程振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4) : 307 - 319
  • [7] 韧性剪切带中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变形特征及其与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关系: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岩心的证据
    陈意
    金振民
    欧新功
    金淑燕
    徐海军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97 - 108
  •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初步解释
    杨文采
    杨午阳
    程振炎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27 - 138
  • [9] 中国科学深钻选址地球物理调查与大别苏鲁岩石圈
    杨文采
    程振炎
    张春贺
    [J]. 地球学报, 2003, (05) : 391 - 404
  • [10] 苏鲁地区地壳岩浆底侵的地球物理判识
    杨文采
    汪集旸
    [J]. 地质学报, 2002, (02) : 173 - 17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