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剪切带中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变形特征及其与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关系: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岩心的证据

被引:17
作者
陈意
金振民
欧新功
金淑燕
徐海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北京
[4] 武汉
[5] 武汉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片麻岩; 超高压榴辉岩; 各向异性; 地震深反射;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区段发育了多个韧性剪切带,带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中的变形石英、面理化榴辉岩中的拉长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应变轴比都表现为X>Y>Z,Flinn系数分别为0.11-0.27、0.22-0.23和0.23-0.24。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变形石英的C轴组构由Z轴极密逐渐向Y轴极密和叶理面上的大圆环带转变。在常温常压下测试了样品的波速,计算出片麻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30.17%-60.97%和11.52%-35.79%,榴辉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0.17%-11.19%和2.41%-6.70%。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形态优选方位(SPO)和定向微裂隙。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的P波各向异性逐 渐升高。变形岩石中的黑云母、石英、绿辉石的LPO和SPO是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饱水后的片麻岩样品的P波各向异性明显低于干燥片麻岩样品。在东海钻井中的强反射带主要是由于不同岩层之间的波阻抗差异而造成的,榴辉岩/强退变榴辉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之间的接触界面会产生较强的地震深反射。此外,与LPO相关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会增强地震波的反射,所以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化片麻岩可能是地震反射的良好载体。韧性剪切带中岩石弹性波速度的强各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孟繁聪 ;
杨天南 ;
李天福 ;
殷秀兰 .
地质通报, 2002, (10) :609-616
[2]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J].
张中杰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2) :281-293
[3]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J].
杨文采 ;
张春贺 ;
朱光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370-384
[4]   石榴石塑性变形的机制:水解弱化 [J].
苏文 ;
从柏林 ;
苏文 ;
游振东 ;
钟增球 ;
陈代章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2) :999-1005
[5]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强度——来自高温高压实验的证据 [J].
金振民 ;
章军锋 ;
Green H.W. ;
金淑燕 ;
王永锋 .
地球科学, 2001, (06) :574-580
[6]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周汉文 ;
游振东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15-22
[7]   中国苏北预先导孔CCSD-PP2片麻岩中锆石的矿物包裹体及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J].
刘福来 ;
许志琴 ;
杨经绥 ;
S. Maruyama ;
J. G. Liou ;
I. Katayama ;
H. Masago .
科学通报, 2001, (03) :241-246
[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面理化榴辉岩中变形石榴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树桐 ;
刘贻灿 ;
苏文 ;
吴维平 ;
江来利 ;
王汝成 .
岩石学报, 1999, (03) :321-337
[9]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J].
金淑燕 ;
焦述强 .
地球科学, 1998, (01) :39-42
[10]  
榴辉岩中石榴石的塑性变形特征[J]. 陈晶,王清晨,翟明国,叶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