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27
作者
宋春风 [1 ,2 ]
陶和平 [1 ]
刘斌涛 [1 ]
史展 [1 ,2 ]
郭兵 [1 ,2 ]
华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空间分异;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长江上游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库,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土壤质地进行转换,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亚类的可蚀性K值,将其链接至长江上游土壤图的属性表,得到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图,进而探讨土壤可蚀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土壤可蚀性以较低可蚀性、中等可蚀性和较高可蚀性为主,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三峡库区区域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地区;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低海拔谷地;平均K值为0.239 0,最大值0.41,最小值0.07土壤可蚀性高低与土壤侵蚀强度、海拔高度和坡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小流域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变异及其在不同土地类型下的比较 [J].
周璟 ;
张旭东 ;
何丹 ;
周金星 ;
王中建 .
土壤通报, 2011, 42 (03) :715-720
[2]   紫色丘陵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 [J].
张兵 ;
蒋光毅 ;
陈正发 ;
史东梅 .
土壤学报, 2010, 47 (02) :354-358
[3]   中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K值预测的不确定性研究 [J].
张文太 ;
于东升 ;
史学正 ;
张向炎 ;
王洪杰 ;
顾祝军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185-191
[4]   中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J].
张向炎 ;
于东升 ;
史学正 ;
王洪杰 ;
张文太 ;
孙佳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1) :41-44
[5]   长江上游输沙尺度效应研究 [J].
师长兴 .
地理研究, 2008, (04) :800-810
[6]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 [J].
张金池 ;
李海东 ;
林杰 ;
李奕建 ;
姜姜 ;
陶宝先 ;
张东海 .
生态学报, 2008, (05) :2199-2206
[7]   长江流域泥沙输移与概算 [J].
王兆印 ;
黄文典 ;
李义天 .
泥沙研究, 2007, (02) :1-10
[8]   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 [J].
张科利 ;
彭文英 ;
杨红丽 .
土壤学报, 2007, (01) :7-13
[9]   太湖流域苏皖汇流区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应用的研究 [J].
卜兆宏 ;
杨林章 ;
卜宇行 ;
吴嘉裕 .
土壤学报, 2002, (03) :296-300
[10]   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J].
张科利 ;
蔡永明 ;
刘宝元 ;
彭文英 .
地理学报, 2001, (06) :67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