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海两个盆地带找油与找气地质理论及方法的差异性

被引:25
作者
邓运华
机构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关键词
中国近海; 盆地带; 找油与找气; 地质理论; 勘探研究方法;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油气田分布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可分为2个带:靠近陆地的第一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古新世—始新世,属湖相断陷盆地,以生油为主,已发现的油田的石油几乎全是由此盆地带生成;远离陆地的第二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始新世—渐新世,属海相坳陷盆地,以生气为主,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由此盆地带生成。第一盆地带生烃母质是湖相水生生物,储盖层是近物源湖泊及滨—浅海沉积,陆相生油理论及近源牵引流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石油的运移、圈闭、盖层保存条件是钻前分析的重点,深入的综合地质评价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第二盆地带生烃母质是高等植物,储盖层是远源的浅海—半深海沉积,煤系成烃理论、远源重力流及碳酸盐岩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储层及烃源条件是主要风险,现代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及烃类直接检测方法的充分应用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1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近海海域烃源岩和油气的分带性 [J].
李友川 ;
邓运华 ;
张功成 .
中国海上油气, 2012, (01) :6-12
[2]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陆架坡折带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J].
柳保军 ;
庞雄 ;
颜承志 ;
刘军 ;
连世勇 ;
何敏 ;
申俊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234-242
[3]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J].
柳保军 ;
庞雄 ;
颜承志 ;
连世勇 ;
刘军 ;
何敏 ;
申俊 ;
韩晋阳 ;
李元平 .
中国海上油气, 2011, 23 (01) :19-25
[4]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SQ21.0层序陆架坡折带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秦成岗 ;
施和生 ;
张忠涛 ;
高鹏 ;
徐徽 ;
屈亮 ;
刘道理 .
中国海上油气, 2011, 23 (01) :14-18
[5]   试论中国近海两个坳陷带油气地质差异性 [J].
邓运华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1-8
[6]   南海莺—琼盆地煤型气的鉴别标志及气源判识 [J].
董伟良 ;
黄保家 .
天然气工业, 2000, (01) :23-27
[7]   含煤地层中石油的生成、运移和生油潜力评价 [J].
黄第藩 ;
熊传武 .
勘探家, 1996, (02) :6-11+7
[8]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油气.[M].庞雄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9]  
中国油气勘探.[M].邱中建;龚再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
[10]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胡见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