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模拟研究

被引:17
作者
马玉芳
蔡立群
张仁陟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耕作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旱农综合试验站的2001—2008年长期定位实验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4个处理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均方根误差在6.41%12.96%之间,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证明DNDC在模拟预测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上是可行的。对定位试验的4个处理的长期(100 a)模拟表明,免耕覆盖秸秆(NTS)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较初始值增加了74.76%和71.13%,免耕(N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39.18%,趋势较为平缓。而传统耕作不覆盖(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较初始值减少了35.54%。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性状以及耕作管理措施变化的响应模拟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最有效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耕作措施,而土壤性状,尤其是初始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最主要敏感因素。DNDC模型模拟得出,实行秸秆覆盖或还田及免耕等耕作措施将有效持续地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46 / 15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碳循环初步研究 [J].
陈晨 ;
梁银丽 ;
吴瑞俊 ;
彭强 ;
贾文燕 ;
黄茂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668-676
[2]   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 Ⅴ.碳输入与土壤碳固定 [J].
周萍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60-4268
[3]   县域尺度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模拟 [J].
刘清 ;
孙波 ;
解宪丽 ;
李忠佩 .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1059-1067
[4]   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汪艳林 ;
曹志宏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601-612
[5]   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许淑青 ;
张仁陟 ;
董博 ;
张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2) :203-208
[6]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及其应用 [J].
巴特尔巴克 ;
彭镇华 ;
张旭东 ;
周金星 ;
李冬雪 ;
王昭艳 .
土壤通报, 2007, (06) :1208-1212
[7]   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含量及基础呼吸的影响 [J].
胡诚 ;
曹志平 ;
胡婵娟 ;
王金凯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5) :63-66
[8]   耕作措施对陕西耕作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模拟 [J].
张凡 ;
李长生 ;
王政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1021-1028
[9]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10]   土壤碳现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君 ;
宫渊波 ;
王巧红 .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05)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