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

被引:50
作者
朱光
姜芹芹
朴学峰
谢成龙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基底断层; 应力场; 断层系统; 斜向拉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伸展应力状态,近东西向断层就是在此应力作用下新生的正断层。高邮凹陷边界上总体北东东向的真①断层、吴①断层与柳菱断层皆是追踪北东东与北北东向两组基底断层而发育的,并以前者为主。它们呈现为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因而真①断层派生了3条左阶雁列状的真②断层。凹陷中、西部大量出现的北东东向断层,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边界上北东东向断层影响了局部应力状态,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是复活的基底断层。凹陷内部北北东向断层皆为复活的基底断层,以活动早、规模小为特征。高邮凹陷各类基底断层的复活方式包括形成直接复活断层、派生雁列状断层、断续分布断层与连接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系统的形成机制表明,区域应力状态与基底断层是决定断陷盆地内断层系统方位与活动方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基底断层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逆冲推覆带古生界综合解释方法研究——以苏北LTQ三维为例 [J].
丁卫星 ;
赵胜 ;
陆英 ;
程海生 ;
赵挺 ;
杜二鹏 .
复杂油气藏, 2011, 4 (02) :1-4
[2]   合肥盆地伸展方向的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 [J].
朱光 ;
朴学峰 ;
张力 ;
张必龙 ;
陈印 ;
胡召齐 .
地质论评, 2011, 57 (02) :153-166
[3]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李海滨 ;
贾东 ;
武龙 ;
张勇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770-778
[4]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附视频 [J].
朱光 ;
张力 ;
谢成龙 ;
牛漫兰 ;
王勇生 .
地质科学, 2009, (04) :1327-1342
[5]   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 [J].
陈刚 ;
史鹏 ;
陈清华 ;
庞飞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4) :49-53+423
[6]   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J].
邓丽娟 ;
夏连军 ;
张列平 ;
邓利红 .
复杂油气藏, 2009, 2 (01) :14-19
[7]   G78区域大剖面综合解释与苏北盆地构造特征 [J].
曾萍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82-86
[8]   苏北盆地古近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 [J].
柯光明 ;
郑荣才 ;
石和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305-1311
[9]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 周建勋,周建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6)
[10]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附视频 [J].
舒良树 ;
王博 ;
王良书 ;
何光玉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3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