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49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迟乃杰
王兆鹏
杨仁超
樊爱萍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蓝绿菌; 微生物白云石; 碳酸盐泥丘; 回顾与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和纹理石等。它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但主要繁盛于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自显生宙以来,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总体呈衰退趋势。另外,微生物对白云石的直接沉淀、碳酸盐泥丘及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发展使得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分类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作用幕——了解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世界的重要线索 [J].
苏玲 ;
陈留勤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6) :17-23
[2]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中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生烃潜力 [J].
史晓颖 ;
张传恒 ;
蒋干清 ;
刘娟 ;
王议 ;
刘典波 .
现代地质, 2008, (05) :669-682
[3]   灰岩分类研究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J].
段凯波 ;
段东生 ;
王洁 ;
张聚全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5) :657-661
[4]  
湖北兴山中寒武统覃家庙群微生物岩及其古环境意义[J]. 党皓文,刘建波,袁鑫鹏.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2)
[5]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J].
段凯波 ;
段东生 ;
陈留勤 ;
刘茂福 .
西北地质, 2008, (01) :44-49
[6]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J].
杨浩 ;
王永标 ;
陈林 ;
董曼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97-802
[7]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 [J].
梅冥相 .
地学前缘, 2007, (05) :222-234
[8]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J].
梅冥相 ;
孟庆芬 ;
刘智荣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53-367
[9]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燧石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 [J].
严贤勤 ;
孟凡巍 ;
袁训来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6, (03) :295-302
[10]   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J].
梅冥相 ;
高金汉 ;
孟庆芬 .
现代地质, 2006, (03) :41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