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

被引:4
作者
程付启
金强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混元气藏; 地质基础; 成藏形成; 模式;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混元气成藏的地质基础、建立混元气成藏的一般模式是混元气定量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四川盆地普遍存2种类型的混元气藏,即不同来源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源气藏和同源不同阶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藏。文章根据盆地演化特征和成藏因素分析,并结合实例,概括出了该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和成藏模式。受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该盆地普遍发育多套类型和成熟度不同的气源岩、多层系近源储集层,以及沟通不同储层的断层与裂缝,这些有利的成藏因素加上复杂的成藏过程构成了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混元气藏的形成模式可以概括为异源原生型、后期调整型和多期充注型3种。其中异源原生型又可分为上移新储型和下移古储型2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148 +1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彭红雨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26-28
[2]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J].
姚建军 ;
陈孟晋 ;
华爱刚 ;
高哲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7-9
[3]   川东地区五百梯构造天然气运聚成藏史模拟研究 [J].
尹亚辉 ;
蒋有录 ;
J.E.Leonard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19-122+133
[4]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J].
李国辉 ;
李翔 ;
杨西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80-83
[5]   混源天然气定量计算方法——以川西地区白马庙气田为例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51-353
[6]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天然气源岩追踪 [J].
何心贵 ;
杨先利 .
天然气工业, 2002, (03) :14-17+11
[7]   川西白马庙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成藏研究 [J].
刘成林 ;
李景明 ;
门相勇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10-13+12
[8]   混源气藏及混源比例研究 [J].
金强 ;
程付启 ;
刘文汇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22-24+3
[9]   两元混合天然气定量研究新方法 [J].
程付启 ;
金强 .
沉积学报, 2005, (03) :554-558
[10]   天然气的混合类型及其判识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沉积学报, 1993, (03)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