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被引:44
作者
房绍坤
机构
[1] 烟台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界定主体; 程序机制;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0.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公益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一种程序机制。程序论公共利益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界定的主体问题,其次才涉及到具体程序机制的设计。公共利益之界定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须由立法、行政、司法机关通力协作。我国公益征收法上公共利益界定的具体程序机制设计,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把公共利益调查与审查作为征收决定做出前的一个独立程序阶段;二是把"民主商谈"确立为公益界定必须遵守的实质性程序原则;三是把"公共利益听证"确立为公益界定中必须遵循的一个程序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175 +1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 [J].
王利明 .
政法论坛, 2009, 27 (02) :22-34
[3]   我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路径与方法探析 [J].
褚江丽 .
河北法学, 2008, (01) :49-53
[4]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的验证标准与司法审查 [J].
王洪平 ;
房绍坤 .
法学论坛, 2006, (05) :40-47
[5]   论我国征收立法中公共利益的规范模式 [J].
房绍坤 ;
王洪平 .
当代法学, 2006, (01) :68-73
[8]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J].
李春成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43-48+66
[9]   中、法土地征用制度比较研究 [J].
李轩 .
行政法学研究, 1999, (02) :30-36
[10]  
交往行为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