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运交通的碳排放地理特征与展望

被引:24
作者
李琳娜
Becky P.Y.Loo
机构
[1] 香港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客运交通; 碳排放; 地理特征; 中国; 一带一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12 [中国]; X7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83002 ;
摘要
围绕全国、省市和"一带一路"三个空间层面,对1990-2012年中国客运交通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公路是碳排放总量最大的运输方式,其次是航空,而铁路和水运的碳排放较低且保持稳定;2在省市层面上,交通碳排放呈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并且空间分布越来越集中在东部省份;3"一带一路"的主要城市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的沿线城市表现出较低的交通碳排放,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沿线的港口城市的交通碳排放较高,而且都以公路碳排放为主。未来在满足和控制交通需求的同时,有必要发展以铁路和公共交通为主的低碳交通模式,替代目前以公路为主的交通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30 / 12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J].
杨文越 ;
李涛 ;
曹小曙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471-1480
[2]   广州市三个圈层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以都府小区、南雅苑小区和丽江花园为例 [J].
黄晓燕 ;
刘夏琼 ;
曹小曙 .
地理研究, 2015, 34 (04) :751-761
[3]   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J].
张陶新 ;
曾熬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10) :14-20
[4]   城市客运交通能源需求与环境排放研究——以北京为例 [J].
于灏 ;
杨瑞广 ;
张跃军 ;
汪寿阳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5) :10-15
[5]   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途径与潜力分析 [J].
高菠阳 ;
刘卫东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767-775
[6]   中国城市私人汽车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黄晓燕 ;
曹小曙 ;
李涛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45-757
[7]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J].
蔡博峰 ;
曹东 ;
刘兰翠 ;
周颖 ;
张战胜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3) :197-203
[8]   1975—2005年中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 [J].
何吉成 ;
李耀增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1) :35-39
[9]  
我国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发展模式研究[D]. 王淼.大连理工大学. 20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