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动态研究

被引:40
作者
赵庆雷 [1 ]
吴修 [1 ]
袁守江 [1 ]
王凯荣 [2 ]
高洁 [1 ]
陈峰 [1 ]
张士永 [1 ]
孙公臣 [1 ]
谢小立 [3 ]
马加清 [1 ]
机构
[1]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磷吸附和解吸; 动态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缓慢增大的态势。长期有机物循环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壤磷吸附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其对土壤磷的吸附量降低幅度达20.1%;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效果次之,单施化肥无明显效果。各施肥模式对20~40 cm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次浸提,且随浸提次数的增多而减小。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0~20 cm土壤磷素的解吸,有机物循环利用配施化肥效果更佳,其对土壤磷的累积解吸率较单施化肥提高幅度达72.2%;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20~40 cm土壤磷的解吸特性影响不大。0~20 cm土壤对磷的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均低于20~40 cm土壤。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改善了磷素肥力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土壤性质对外源磷化学有效性及吸附解吸的影响研究.[D].贾兴永.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0
[2]  
改性木质素和有机酸类物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孙桂芳.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10
[3]   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J].
滕泽琴 ;
李旭东 ;
韩会阁 ;
张春平 ;
傅华 .
草业学报, 2013, 22 (02) :30-37
[4]   冬闲田种植2种燕麦的营养价值及土壤肥力研究 [J].
谢昭良 ;
张腾飞 ;
陈鑫珠 ;
张建国 .
草业学报, 2013, 22 (02) :47-53
[5]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J].
王蕙 ;
王辉 ;
黄蓉 ;
马维伟 .
草业学报, 2012, 21 (06) :15-22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吸持特性与淋失突变点影响的研究 [J].
戚瑞生 ;
党廷辉 ;
杨绍琼 ;
马瑞萍 .
土壤通报, 2012, 43 (05) :1187-1194
[7]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张国秀 ;
赵允格 ;
许明祥 ;
高丽倩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3) :621-628
[8]   不同磷效率油菜根际土壤磷活化机理研究 [J].
王文华 ;
周鑫斌 ;
周永祥 ;
常红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6) :1379-1387
[9]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轮作系统磷动态的影响 [J].
郑丽娜 ;
王先之 ;
沈禹颖 .
草业学报, 2011, 20 (04) :19-26
[10]   河套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磷素的流失评价 [J].
张璇 ;
郝芳华 ;
王晓 ;
王云慧 ;
欧阳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6)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