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及下游关键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观测分析

被引:8
作者
徐桂荣
崔春光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高度; 日变化; 对流边界层; 稳定边界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 [高空气象探测、高层大气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7年12月10—24日在红原、温江和宜昌同步观测的3小时加密探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下游关键区大气边界层位温廓线日变化特征,以及对流边界层高度和稳定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位温廓线具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对流边界层在白天出现和发展,而稳定边界层在夜间出现和发展;对流边界层的发展史和发展高度与海拔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对流边界层的发展史较短但发展高度较高,而低海拔地区对流边界层的发展史较长但发展高度较低;稳定边界层的发展史和发展高度也与海拔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稳定边界层的发展史较长且发展高度较高,而低海拔地区稳定边界层的发展史较短且发展高度较低;对流边界层的最大发展高度多出现在地方时17时,而稳定边界层的最大发展高度多出现在地方时02时;红原、温江和宜昌的对流边界层高度分别可达4930m、1000m和710m,而其稳定边界层高度分别可达1100m、920m和650m。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pattern of land-air dynamic and thermal structure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J].Xiangde Xu;Mingyu Zhou;Jiayi Chen;Lingen Bian;Guangzhi Zhang;Huizhi Liu;Shiming Li;Hongsheng Zhang;Yijun Zhao;Suolongduoji;Wang Jizhi.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2, 7
  • [2] 大气边界层动力学.[M].赵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3] 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M].宇如聪;薛纪善;徐幼平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 [4] 天气学.[M].钱维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5]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周明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
  • [6] 大气边界层.[M].赵鸣;苗曼倩编著;.气象出版社.1992,
  • [7]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 [8] 宜昌冬季两次降水过程大气边界层的观测分析
    徐桂荣
    崔春光
    徐海富
    王晓芳
    [J]. 暴雨灾害, 2008, 27 (04) : 334 - 340
  • [9]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研究进展述评
    郁淑华
    [J]. 暴雨灾害, 2008, 27 (04) : 367 - 372
  • [10]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近地层能量交换分析
    李茂善
    戴有学
    马耀明
    仲雷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6, (05) : 807 -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