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4~5日梅雨锋暴雨维持的诊断分析

被引:17
作者
陈忠明 [1 ,2 ]
杨康权 [3 ]
机构
[1] 贵州省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低空急流; 能量锋; 正压非平衡强迫; 斜压热动力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以及探空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环境场条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低空急流与能量锋的配置对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的天气学分析,并对大气正压非平衡强迫、低空急流与能量锋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与持续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动力诊断。结果表明:这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暴雨区上空气柱内水汽较少,孟加拉湾与南海地区向暴雨区输送的水汽占据主导地位。暴雨区的平均散度与垂直速度变化与强降水天气变化比较一致。对流层低层能量锋与低空急流的配置及其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当低层能量锋与低空急流处于同时强的配置状态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并持续;当两者处于一强一弱或两者皆弱的配置状态时,则没有强降水天气发生或持续。正压非平衡强迫对强降水启动作用较大,而湿斜压热动力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持续影响较大,是导致强降水过程维持的主要动力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16 / 13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激发辐合增长和暴雨维持的一种机制 [J].
陈忠明 ;
杨康权 ;
伍红雨 .
物理学报, 2009, 58 (06) :4362-4371
[2]   平流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暴雨模拟的影响 [J].
常燕 ;
王文 ;
刘丽薇 .
高原气象, 2008, (04) :814-821
[3]   1999年梅雨锋系结构特征的模拟诊断 [J].
崔晓鹏 ;
高守亭 ;
张海霞 ;
郝世峰 .
气象学报, 2008, (01) :26-34
[4]   与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相联系的CISK惯性重力波 [J].
王晓芳 ;
崔春光 ;
胡伯威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7, (06) :760-768
[5]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J].
隆霄 ;
程麟生 ;
王文 .
高原气象, 2007, (03) :563-571
[6]   湿斜压大气中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 [J].
陈忠明 .
高原气象, 2007, (02) :233-239
[7]   改进的湿Q矢量分析方法及梅雨锋暴雨形成机制 [J].
岳彩军 ;
董美莹 ;
寿绍文 ;
姚秀萍 .
高原气象 , 2007, (01) :165-175
[8]   湿位涡、热力学参数CD与涡度、散度演化 [J].
陈忠明 ;
高文良 ;
闵文彬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6, (06) :983-989
[9]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机理分析 [J].
张晓芳 ;
陆汉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625-631
[10]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 [J].
孙建华 ;
周海光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6, (06) :110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