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区大气氮素干沉降的输入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张伟 [1 ,2 ]
刘学军 [1 ,3 ]
胡玉昆 [1 ]
李凯辉 [1 ]
沈健林 [4 ]
骆晓声 [3 ]
宋韦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干沉降; 活性氮; 生态效应; 乌鲁木齐;
D O I
10.13866/j.azr.2011.04.014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及城郊,通过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气体被动采样器对大气氮素干沉降进行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除NH3浓度值ISFR(土肥所)高于XIEG(生地所)外,其他活性氮成分的浓度XIEG均大于ISFR。NO2-N,NH3-N(气态),PNO 3--N,PNH 4+-N(气溶胶态)和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在监测点XIEG的平均浓度为4.31,4.49,2.52,11.84,224.66μg/m3,在ISFR的监测值为2.32,4.63,2.34,7.59和188.16μg/m3。根据每月平均浓度值的变化讨论了不同活性氮的时空变异,基于浓度和所引用文献中的沉降速率,得出XIEG大气氮素干沉降的通量为28.68 kg/(hm2.a),ISFR通量为21.60 kg/(hm2.a)。如此高通量中铵态氮占到65.69%(XIEG)和69.44%(ISFR),8~11月以NH3为主,12~3月则主要是气溶胶态NH4+。
引用
收藏
页码:710 / 7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大气氮沉降向典型红壤区农田生态系统定量输入研究[J]. 崔键,周静,杨浩,梁家妮,刘晓利.环境科学. 2009(08)
[2]   环境养分及其在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大气氮沉降为例 [J].
刘学军 ;
张福锁 .
干旱区研究, 2009, (03) :306-311
[3]   藏东南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以林芝观测点为例 [J].
贾钧彦 ;
张颖 ;
蔡晓布 ;
刘学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1907-1913
[4]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策略分析——基于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角度 [J].
崔二平 ;
余国新 ;
张建宏 .
当代经济, 2008, (12) :118-120
[5]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地面风场效应 [J].
吴彦 ;
王健 ;
刘晖 ;
路光辉 ;
崔新华 .
中国沙漠, 2008, (05) :986-991
[6]   新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估 [J].
张家宝 ;
陈洪武 ;
毛炜峄 ;
赵逸舟 ;
江远安 ;
辛渝 ;
陈颖 ;
王慧 ;
王铁 ;
李元鹏 ;
李兰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 (04) :1-11
[7]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 [J].
王志辉 ;
张颖 ;
刘学军 ;
同延安 ;
乔丽 ;
雷小鹰 .
生态学报, 2008, (07) :3295-3301
[8]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及趋势 [J].
刘梦潇 .
新疆环境保护, 2008, 30 (02) :35-37
[9]   氮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 [J].
李德军 ;
莫江明 ;
方运霆 ;
彭少麟 ;
Per Gundersen .
生态学报, 2003, (09) :1891-1900
[10]   和田地区大气降尘对土壤作用的研究 [J].
文倩 ;
关欣 ;
崔卫国 .
干旱区研究, 2002, (0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