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下游流域工业污染源解析

被引:17
作者
曾祉祥 [1 ,2 ]
张洪 [2 ]
单保庆 [2 ]
杨红刚 [1 ]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工业污染源; 废水; COD; 氨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按不同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描述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地域分布及各行政区划内工业源排污力度。同时结合流域各企业工业经济生产总值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度特征与行业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废水、COD、氨氮排放量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3%、45%、25%;工业源行业解析显示石化行业对废水、COD、氨氮排放贡献突出,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49%、34%、81%;造纸、纺织和石化行业分别为万元工业产值废水、COD及氨氮排放最高的行业,其值分别为72.1t废水/万元、13.2kgCOD/万元和0.79kg氨氮/万元。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海河流域农村非点源污染现状及空间特征分析 [J].
邱斌 ;
李萍萍 ;
钟晨宇 ;
陈胜 ;
孙德智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3) :564-570
[2]   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J].
朱瑞娟 ;
马民涛 ;
卢萌萌 .
环境保护科学, 2012, 38 (01) :61-64
[3]   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源分析 [J].
班璇 ;
杜耘 ;
吴秋珍 ;
余成 ;
冯奇 ;
吴胜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S1) (S1) :112-116
[4]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J].
苏丹 ;
王治江 ;
王彤 ;
白琳 ;
刘兰岚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2) :275-280
[5]   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J].
苏丹 ;
唐大元 ;
刘兰岚 ;
王鑫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749-755
[6]   六叉河小流域不同景观结构中径流磷形态差异分析 [J].
张洪 ;
单保庆 ;
尹澄清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3) :550-557
[7]   珠江流域水质现状及以区域合作为特色的水污染控制措施 [J].
吴彦霖 ;
左其亭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3) :20-23
[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J].
刘宁 .
水利学报, 2006, (08) :899-905
[9]   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 [J].
孟伟 ;
张远 ;
郑丙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3) :1-6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 [J].
蔡述明 ;
殷鸿福 ;
杜耘 ;
吴胜军 ;
李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