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8日长江中游极端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17
作者
黄治勇 [1 ]
王婧羽 [2 ]
周文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
[2]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梅雨锋; 不稳定; 干侵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4—8日长江中游持续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中尺度系统演变以及梅雨锋上温度、湿度、涡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暴雨落区集中、累积雨量大等特点。500 hPa中高纬度稳定的"Ω"型环流是持续大暴雨形成的有利环流背景。对流单体回波顶高、强度大、质心低以及"列车效应"是此次过程暴雨强度大的重要原因。梅雨锋上物理量分布具有如下特征:自下而上由假相当位温(θse)构成的梅雨锋接近垂直状态,锋区内对流层低层特别是850 hPa以下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低层锋区内风速小;35°N以北自对流层顶有干冷空气向南侵入至梅雨锋附近;暴雨中心上空经历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垂直速度由弱增强到再减弱的演变过程,有正涡度向梅雨锋前输送;梅雨锋对流层低层水平温度梯度非常小,且梅雨锋区低层存在一相对低温区;梅雨锋附近存在一定的水平比湿梯度,且其北侧比湿梯度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2016年和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强降雨及大气环流特征异同 [J].
赵晓琳 ;
牛若芸 .
暴雨灾害, 2019, 38 (06) :615-623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特征指数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 [J].
王芬 ;
张娇艳 ;
谷晓平 ;
杜小玲 ;
吴古会 .
暴雨灾害, 2017, 36 (04) :348-356
[3]   2016年和1998年汛期降水特征及物理机制对比分析 [J].
袁媛 ;
高辉 ;
李维京 ;
柳艳菊 ;
陈丽娟 ;
周兵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17, 75 (01) :19-38
[4]  
Energy Budget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ean and Eddy Flows during a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Summer 2010.[J].傅慎明;汪汇洁;孙建华;张元春;.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2016, 04
[5]   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J].
张春艳 ;
王力 ;
孙明明 ;
张建海 .
暴雨灾害, 2012, 31 (02) :132-140
[6]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IOD、ENSO间联系的年代际特征 [J].
江丽俐 ;
管兆勇 ;
卢楚翰 ;
钱代丽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1) :32-44
[7]   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与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关系 [J].
梅士龙 ;
管兆勇 .
大气科学, 2008, (06) :1333-1340
[8]   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形态变化对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J].
杜银 ;
张耀存 ;
谢志清 .
气象学报, 2008, (04) :566-576
[9]   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研究 [J].
高守亭 ;
孙建华 ;
崔晓鹏 .
大气科学 , 2008, (04) :854-866
[10]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J].
张耀存 ;
况雪源 .
暴雨灾害, 2008, (02)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