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层序充填样式及过程分析

被引:9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林良彪
王峻
徐胜林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沉积地质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石盒子组; 基准面旋回; 层序充填; 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野外露头、测井及钻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的层序充填样式和演化规律。于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的高潮期以充填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相对稳定期以充填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陆内坳陷盆地的成熟阶段以充填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各时期的三角洲具有"大平原、小前缘"的特点,这为河道的形成演化和砂体富集提供了空间。提出研究区内最有利储集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1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2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和网结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结点(C1型)亦是较有利储集体。总之,基准面的旋回控制的古地理面貌和层序充填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46 / 10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J].
李洁 ;
陈洪德 ;
侯中健 ;
向芳 ;
陈安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01) :27-32
[2]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J].
郝蜀民 ;
李良 ;
尤欢增 .
中国地质, 2007, (04) :606-611
[3]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J].
陈安清 ;
陈洪德 ;
向芳 ;
刘文均 ;
侯中健 ;
尚云志 ;
叶黎明 ;
李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05-311
[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模拟 [J].
朱筱敏 ;
孙超 ;
刘成林 ;
钟大康 ;
严启团 .
中国地质, 2007, (02) :276-282
[5]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 [J].
文华国 ;
郑荣才 ;
高红灿 ;
戴朝成 ;
李国军 .
沉积学报, 2007, (01) :90-98
[6]   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新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J].
何顺利 ;
兰朝利 ;
门成全 .
石油学报, 2005, (06) :25-29
[7]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J].
杨仁超 ;
韩作振 ;
李文厚 ;
樊爱萍 ;
李义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40-344
[8]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J].
付锁堂 ;
田景春 ;
陈洪德 ;
侯中健 ;
张锦泉 ;
刘文均 ;
杨华 ;
付金华 ;
范正平 ;
石晓英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36-241
[9]   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 [J].
何自新 ;
付金华 ;
席胜利 ;
付锁堂 ;
包洪平 .
石油学报, 2003, (02) :6-12
[10]   西江和北江三角洲区的水沙特点及河道演变特征 [J].
王随继 .
沉积学报, 2002, (03) :37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