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地70年发展历程与成效

被引:87
作者
高吉喜 [1 ]
徐梦佳 [2 ]
邹长新 [2 ]
机构
[1]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 国家公园; 生态安全;
D O I
10.16868/j.cnki.1674-6252.2019.04.025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新世纪一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在保护机制上,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并开展试点示范。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国家公园什么样? [J].
孟小石 .
时事报告, 2017, (12) :46-46
[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其生态资产变化研究 [J].
王燕 ;
高吉喜 ;
邹长新 ;
王丽霞 ;
吴丹 ;
徐德琳 ;
徐梦佳 ;
林乃峰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6) :2369-2376
[4]   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J].
高吉喜 ;
鞠昌华 ;
邹长新 .
中国环境管理, 2017, 9 (01) :14-17
[5]   保护地分级分类分区管理 [J].
陈建伟 .
人与生物圈, 2016, (06) :32-33
[6]   生态保护红线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关系探讨 [J].
高吉喜 ;
王燕 ;
徐梦佳 ;
邹长新 .
环境保护, 2016, (21) :9-11
[7]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J].
王永明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 (09) :245-245
[8]   森林公园已成生态旅游主力军 [J].
王瑞红 .
生态文化, 2016, (04) :47-48
[9]   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辨析与统筹推进建议 [J].
邹长新 ;
徐梦佳 ;
林乃峰 ;
徐德琳 .
环境保护, 2015, (24) :54-57
[10]   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 [J].
邹长新 ;
王丽霞 ;
刘军会 .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6) :7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