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休眠的多形性

被引:187
作者
杨期和
叶万辉
宋松泉
殷寿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广州
[4] 广州
[5] 云南勐腊
关键词
种子; 休眠原因; 种子休眠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概述了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种子休眠的多形性.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可分成不同类型,但通常将休眠分为外源休眠、内源休眠和综合休眠.影响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居群和植株,在不同时期采集,位于母株不同位置,其休眠有可能不同;甚至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都会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又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的多形性有利于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观赏树木种子休眠研究方法综述 [J].
尹黎燕 ;
王彩云 ;
叶要妹 ;
杨彦伶 .
种子, 2002, (01) :45-47
[2]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的比较 [J].
孙明义 ;
郑玉红 ;
刘建秀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01) :61-62
[3]   药用植物种子处理研究概况 [J].
秦淑英 ;
唐秀光 ;
王文全 ;
王君山 .
种子, 2001, (02) :39-41
[4]   古莲子与现代莲子ABA含量和SOD活性的比较研究 [J].
李曜东 ;
魏玉凝 ;
徐本美 .
植物学通报, 2000, (05) :439-442
[5]   高等植物胚胎发生的分子调控 [J].
刁丰秋 ;
黄美娟 ;
吴乃虎 .
植物学报, 2000, (04) :331-340
[6]   板栗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J].
徐凯 ;
孙启祥 ;
肖圣元 .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01) :24-25+28
[7]   马占相思种子休眠的研究 [J].
符近 ;
尤瑞麟 ;
顾增辉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79-85
[8]   钟萼木种子生理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李铁华 ;
周佑勋 ;
段小平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02) :41-44+92
[9]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J].
章晓波 ;
倪安丽 ;
张文明 ;
王昌初 .
中草药, 1997, (06) :376-378
[10]   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初探 [J].
李德颖 .
园艺学报, 1995, (04) :3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