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起源与进化浅析

被引:1
作者
张丽
曹永强
武丽石
宋书宏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起源; 进化; 栽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只有了解大豆的起源问题,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大豆种质的搜集、分类、研究和利用。此外研究大豆的进化,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豆遗传特性的演替规律,为改良和培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是起源的时间及在我国的发源地是一个历史久远的问题,本文就大豆起源的五种假说及大豆进化的研究进展加以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3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J].
郑洪兵 ;
王喜华 ;
邓川 ;
徐克章 ;
刘武仁 ;
郑金玉 ;
赵洪祥 ;
李大勇 ;
杨光宇 ;
陆静梅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02) :179-184
[2]   花生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的研究附视频 [J].
李向东 ;
张高英 .
花生学报, 2003, (S1) :331-337
[3]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性状演化的研究 [J].
杨秀红 ;
吴宗璞 ;
张国栋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3) :292-295
[4]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J].
盖钧镒 ;
许东河 ;
高忠 ;
岛本义也 ;
阿部纯 ;
福士泰史 ;
北岛俊二 .
作物学报, 2000, (05) :513-520
[5]   大豆栽培种和野生种豆类胰岛素的基因分析 [J].
谈建中 ;
楼程富 ;
平野久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03) :28-32
[6]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J].
周新安 ;
彭玉华 ;
王国勋 ;
常汝镇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3) :37-43
[7]   细茎大豆(G.gracilis)rbcS基因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J].
张二荃 ;
王喜萍 ;
曹凯鸣 ;
顾其敏 ;
庄炳昌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151-156
[8]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根尖细胞核型与进化 [J].
寿惠霞 ;
王志安 ;
沈晓霞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91-94
[9]   黄豆亚属(Soja)植物种皮结构的比较研究 [J].
李春奇 .
华北农学报, 1995, (S1) :64-69
[10]   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J].
庄炳昌 ;
王玉民 ;
徐豹 ;
惠东威 ;
顾京 ;
陈受宜 .
科学通报, 1994, (23) :217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