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动力探讨

被引:17
作者
潘树新
王天琦
田光荣
王建功
郭维华
马凤良
赵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超压; 幕式成藏; 地震泵; 二次运移;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相伴随。毛管压力和浮力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扶杨油层具有常规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共存的特点。浮力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机匹配,使向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的油柱高度明显增加,且储量丰度明显升高;长春岭低超压区也可以成藏,这些均为浮力及油气侧向运移的结果。三肇、齐家—古龙、长岭等凹陷的轴部是深盆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和物性较好而超压较低的东北、东南隆起带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尤其重要的是,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主要应放在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而非超压最大的凹陷轴部。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源外上生下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泉二段为例 [J].
付广 ;
李晓伟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1-5
[2]   油气倒灌不可能发生 [J].
李传亮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6-10
[3]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限确定 [J].
闫建萍 ;
刘池洋 ;
郭桂红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6-29
[4]   松辽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年代研究及其勘探意义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张有瑜 .
科学通报 , 2007, (19) :2319-2329
[5]   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泉三、四段扶杨油层储层特征 [J].
万俭英 ;
王始波 ;
赵秋枫 ;
汪清源 ;
张世祥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5) :14-17
[6]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 [J].
宋立忠 ;
李本才 ;
王芳 .
岩性油气藏, 2007, (02) :57-61
[7]   松辽盆地的深盆油藏 [J].
侯启军 ;
魏兆胜 ;
赵占银 ;
宋立忠 ;
毛超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06-411
[8]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与大庆长垣扶杨油层油源 [J].
王雪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94-298
[9]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J].
李延平 ;
陈树民 ;
宋永忠 ;
王始波 ;
宋铁星 ;
李如一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5) :13-16+103
[10]   论幕式成藏 [J].
赵靖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4) :469-476